
顯微鏡的基礎知識
顯微鏡的基礎知識 | |||||||||||
顯微鏡: 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。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。 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楊森父子所開創?,F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,分辨的*小極限達0.2微米。 電子顯微鏡是在1931年在德國柏林由克諾爾和哈羅斯卡首先裝配完成的。這種顯微鏡用高速電子束代替光束。由于電子流的波長比光波短得多,所以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達80萬倍,分辨的*小極限達0.2納米。1963年開始使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更可使人看到物體表面的微小結構。 顯微鏡的發明,使人看到了許多以前從未看到過的生物,如**、病毒等,也使人看到了生物的許多微小結構,如線粒體的結構,從而對生物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。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儀器之一。在醫學、工農業生產中顯微鏡也有著重要用途,例如在醫學診斷上,可對人血液中的紅細胞進行計數等。 顯微鏡的放大原理: 明視距離:250mm (人眼看物體的正常距離) 放大鏡的原理:人眼觀察到的是放大的虛像 顯微鏡的放大原理:由物鏡將被觀測物體(標本)放大為可以被屏幕接收映射的實像,通過目鏡的轉換,使物鏡成的實像再次放大并讓其成在人眼正??次矬w的明視距離處。 顯微鏡的結構: 被觀測物體(標本)-物鏡-光闌-目鏡-人眼 早期顯微鏡-------現代顯微鏡 普通顯微鏡由3部分構成: ①照明系統:包括光源和聚光鏡。 ②光學放大系統:由物鏡和目鏡組成,是顯微鏡的主體。(為了消除球差和色差,目鏡和物鏡都由復雜的透鏡組構成。) ③機械裝置:用于固定材料和使觀察方便。 鏡頭分辨率: 顯微鏡物象是否清楚不僅決定于放大倍數,還與顯微鏡的分辨力(resolution)有關,分辨力是指顯微鏡(或人的眼睛距目標25cm處)能分辨物體*小間隔的能力,分辨力的大小決定于光的波長和數值孔徑(又稱:鏡口率)以及介質的折射率,用公式表示為: 顯微鏡的分辨力: R=0.61λ/NA NA=nSinα/2 (數值孔徑) 式中: λ 為成像光線的波長; n = 標本和物鏡之間介質折射率; α= 鏡口角(標本對物鏡鏡口的張角) ; NA= 數值孔徑(numeric aperture)。 鏡口角總是要小于180?,所以 Sin α /2 的*大值必然小于1。 介質的折射率 n:
制作光學鏡頭所用的玻璃折射率為1.65~1.78,所用介質的折射率越接近玻璃的越好。對于干燥物鏡來說,介質為空氣,數值孔徑一般為0.05~0.95;油鏡頭用香柏油為介質,數值孔徑可接近1.5。 光學顯微鏡成像光波: 光學顯微鏡的成像研究和設計,是以人眼可見光光線(人們常說的:可見光)的物理現象為基礎進行的??梢姽獾牟ㄩL為400~700nm,因此光學顯微鏡分辨力數值不會小于0.2μm。人眼的分辨力是0.2mm,所以一般光學顯微鏡設計的*大光學放大倍數通常為1000X。 電子顯微鏡成像機理: 光學顯微鏡的分辨力受可見光波長的限制,質量較好的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約為0.2μm。小于光波波長的物體因衍射而不能成像。為了觀察到更細微的物體和結構,科學家采用更短波長的電子射線來代替光波,設計出了電子顯微鏡。電子微粒高速運動時,其行為類似光波的傳播過程。運動電子的電子波波長隨其速度而定,給其增壓達到50萬伏時,電子波波長約為0.001nm,即電子射線的波長約為可見光的十萬分之一。其分辨力的極限約為4?,其放大倍數比***的光學顯微鏡要高很多級。以電子射線為成像“光源”的顯微鏡稱為電子顯微鏡。 鏡頭像差:(待續)
| ||||||||||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